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购物车
    0

    关于印发玉林市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信息发布者:黃友芬
    2017-02-11 14:58:17    来源:中国玉林网   转载

     玉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玉林市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索 引 号007935386/2017-00005主题分类
    发布机构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发布日期2017-01-24
    文    号玉政办发〔2017〕7号主 题 词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园区管委,市政府各委办局:

    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将《玉林市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2017124

     

    玉林市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

    为深入落实国家和自治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全面振兴玉林教育,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为我市实现“两个建成”目标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依据《玉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共玉林市委员会玉林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实施意见》,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和形势

    (一)“十二五”教育发展的主要成绩

    “十二五”时期,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我市坚持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提高质量、促进公平的工作方针,以贯彻落实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为抓手,以全面改善办学条件、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重点,统筹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各项工作,各类教育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全市教育综合实力和服务能力整体提升,为“十三五”教育事业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十二五”期间,我市积极发展学前教育,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发展普通高中,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努力发展高等教育,重视发展特殊教育,逐步完善终身教育服务体系,教育体系趋于完善。全市现有中小学校(含幼儿园)3124所、学生134.32万人。其中,小学1423所,小学教学点1616个,在校学生60.25万人;普通初中256所,在校生28.6万人;普通高中55所,在校生11.83万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22所,在校生5.08万人;幼儿园1361所,在园幼儿30.08万人;特殊教育学校6所,在校生1278人。全市有各级各类学校教职工7.37万人,其中专任教师5.979万人。与“十一五”期末相比,2015年,全市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74%,比2010年(53%)提高了21个百分点;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4%,比2010年(78%)提高了16个百分点;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78%,比2010年(60%)提高了18个百分点;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6 %,比2010年(22%)提高了14个百分点;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2.9年,比2010年(12.4)提高了0.5年。

    ——城乡办学条件均衡化取得重要突破。“十二五”期间,我市按照“统一规划,统筹城乡,加强薄弱,以县为主,分步实施”的思路,突出重点,强化措施,扎实推进城乡学校均衡化发展。一是促进城乡学校布局科学化。制订了《玉林城区教育用地和学校布局专项规划(20102020)》和各县(市、区)学校布局调整专项规划,大力实施优化学校布局“三个集中”工程,促进村教学点向村小集中、初中向乡镇集中、高中向城区集中。“十二五”时期,全市共撤并小学教学点19个、初中(片中)2所。二是加强农村学校建设。“十二五”时期,我市多方筹措资金约42.06亿元(其中中央、自治区资金36.18亿元),实施中小学校安工程等教育基建项目3859个,建筑面积260万平方米。实施课桌椅更新工程和薄弱学校改造计划,为全市1718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配备课桌椅451287套、讲桌7738张;配置图书133.3万册、书架2222个、教学仪器设备1378种、多媒体教学设备1355套。三是开展玉林市城区中小学校建设大会战。累计投资10.51亿元,新建玉林高中新校区、玉东新区玉东小学、玉东新区石棠小学、玉东新区泉塘小学、玉州区八中、玉州区万秀小学、玉林高中初中部、北流市三中新校区、北流市实验中学、北流市实验小学、陆川县城东小学、兴业县实验小学、玉林市幼儿园城区分园等13所中小学校,改扩建了玉林市第一中学等城区中小学项目52个。正在建设的学校有7所;正在开展前期工作的学校有6所。全市城区累计新增学位29895个(其中小学13145个、初中5250个、高中11500个),大幅度增加了学位,有效地缓解了入学难、大班额问题。新建特殊教育学校3所,在校学生1278人,比2010年(494人)增加784人。2015年,全市中小学校舍建筑面积达到925.7万平方米,比2010年(762.14万平方米)增加163.56万平方米。四是加强城乡学校信息化建设。全市所有中心小学以上的学校配备了计算机教室,开通了教育信息平台,开设了信息技术课,全市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装备水平已跃居全区中上水平。

    ——教育发展保障能力不断提升。“十二五”期间,我市切实加强教育统筹管理,教育发展保障能力显著增强。一是创新和完善“市域统筹,以县为主,城乡一体”的教育管理体制。通过建立健全领导和机关单位联系挂点教育工作制度、专题汇报制度等,切实加强对全市教育的领导,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二是以市域统筹角度科学谋划“城乡一体”的教育事业。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实施意见》、《玉林市教育发展重点工程和体制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102012年)》和《玉林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等一系列文件,加强了对全市教育的指导,为教育提供了政策保障。三是不断完善政府教育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各级政府财政都按法定要求投入教育,优先安排教育经费。2011年至2014年,全市教育经费总投入为232.08亿元。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已超70亿元,“十二五”时期教育经费总投入超过302.08亿元,比“十一五”时期(94.35亿元)增加了207.73亿元。四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按要求配齐配足教师,师资队伍总量基本适应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2015年,全市小学生为59.8万人,教师为3.04万人,小学师生比为119.47,小学的师生比超过广西规定的121的编制标准;全市初中生为28.7万人,教师1.74万人,师生比为116.49,初中的师生比基本达到自治区1:16的编制标准。加强教师培训,努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以农村小学为例,2015年,我市乡村小学专任教师15944人中,15922人达到中师及以上学历,学历达标率为99.8%。实施名师工程,带动师资建设水平整体提升。市委、市政府评选出了首届“玉林名师”10名、“玉林骨干教师”100名,评选表彰了第三届“十佳教师”、“十佳班主任”、“十佳校长”,涌现了“最美乡村教师”黄业珍老师、蔡曾萍老师等一批优秀老师。

    ——实施素质教育成效明显。“十二五”期间,我市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一是坚持立德树人。制订了《玉林市教育局关于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实施方案》,探索改进课程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管理育人、活动育人、环境育人“六种育人方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中小学教育全过程。二是加强教育教学评价改革。201312月,我市获国家教育部确定为国家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市政府专门下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和《玉林市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指导意见》,稳步推进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三是强化学校体育、艺术和卫生工作。继续实施“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持续开展科普宣传活动,培养青少年的科技意识和创新能力。四是持续着力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十二五”期间,我市高考质量持续稳步提升,稳居广西前列。

    ——教育公平取得重大进展。坚持把开展捐资助学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来抓,努力构建教育资助体系,形成了学生资助工作“五个统一”(统一管理、统一流程、统一发放、统一进度、统一档案”的管理模式。近年来,全市累计筹措资助资金约18亿元,资助贫困学生350万人(次);累计为约14万名(次)贫困大学生办理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累计贷款金额约8.7亿元,规模居广西第一。着力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问题。从2014年起,玉州区对新生入学办法进行了重大改革,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可以到所居住地段的任何一所学校申请就读。2015年,全市共接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2.90万人入学,比2010年(13999人)增加12971人。其中小学20943人,比2010年(11531人)增加9412人;初中8049人,比2010年(4490人)增加3559人。

    (二)“十三五”教育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我市教育事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依然面临许多挑战,主要表现在:优质教育资源配置仍不均衡,区域之间、城乡之间、 校际之间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还存在明显差距,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高质量教育需求与供给不足的矛盾依然突出,教育公平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导致人口流动和国家生育政策的调整也使得生源数量特别是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小学阶段快速增加,这两重因素对教育资源的配置和学校布局带来了影响,公共教育服务尤其是城区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方面压力较大;教育体制改革也有待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有待增强,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还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突破;教育投入仍然不足,从各级各类教育发展来看,学前教育和社会教育仍然是教育的短板,学校标准化建设任务仍然非常艰巨,大部分农村学校办学条件仍比较落后,大班额现象普遍存在;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边远乡村教师比较紧缺,骨干教师的分布不平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还有待提高。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是我市全面实施“东靠南下,通江达海”战略,有效融入“一带一路”、“双核驱动”战略的关键时期,也是玉林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全面攻坚阶段。党中央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对教育发展提出了新要求,经济发展新常态对教育产生新的影响,提出新的要求,也带来更多的机遇。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更加注重发展教育和提升人力资源的素质,充分认识全面振兴玉林教育,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意义,切实采取措施,不断提升各级各类教育现代化水平,使教育真正成为引领发展和富民强市的根基。

    二、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实施国家和广西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为导向,以依法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线,以加强学校信息化建设为着力点,以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关键,以持续加大教育投入,营造有利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良好氛围为保障,全力打造适应经济新常态、服务“两个建成”的玉林教育升级版,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总体目标

    2020年,基本建成城乡一体化的现代教育体系,全面完成建成小康社会的教育目标,与全国、全区同步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基本建成教育强市和人力资源强市。

    ——普及十五年基本教育。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建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教普教融通,与产业发展相匹配、与扶贫富民相适应、体现终身教育理念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高职学校办学条件基本达标。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招生规模保持大体相当,职业教育总体结构更加合理。

    ——高等教育化发展水平明显提升。促进高等教育“提质增量”,人才培养水平显著提升,科学研究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支持玉林师范学院建成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到2020,高等教育在校生总规模达到3.5万人。

    ——实现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转变教育行政职能,实现政府依法行政、学校依法办学,管办评分离的教育行政体制。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发挥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学校治理体系,提高学校治理能力。充分发挥教育督导作用,利用督政和督学对教育形成有效的监督和约束机制,实现教育管理现代化。

    ——初步建成学习型社会。完善有利于终身学习的政策法规和体制,建立满足社会多层次多样化教育需求的继续教育网络,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2年。

    “十三五”玉林教育事业规模发展主要目标

    指标 

    2015

    2020

     

    幼儿教育

    在园人数(万人)

    30.08

    38

    预期性

    学前三年毛入学率(%

    74

    90

    预期性

    九年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在校生(万人)

    88.98

    90

    预期性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

    94

    95

    约束性

    高中阶段教育

    普通高中在校生(万人)(全日制)

    11.83

    15.5

    预期性

    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全日制)

    5.08

    10.3

    预期性

    毛入学率(%

    78

    90

    约束性

    高等教育

    在校生(万人)

    1.84

    2.84

    预期性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36

    42

    预期性

    继续教育

    从业人员继续教育(万人次)

     

    95

    预期性

    人力资源开发主要目标

    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

    12.9

    13.5

    预期性

    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

    8.8

    10.2

    约束性

           

    三、主要任务

    为实现“十三五”教育发展总体目标,“十三五”期间,必须全力完成以下主要工作任务。

    (一)坚持立德树人,全面提升教育质量

    1.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入各级各类教育各环节。实施大中小学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程,广泛开展创建“六好”文明校园活动,构建可操作可推广、易接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实施中小学思想品德课质量提升工程,建立健全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专家队伍,切实加强思想品德课的管理,提升针对性和实效性。推进中小学学科教学与德育有机融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细化落实到各学科课程德育目标,切实提升综合育人效果。强化家庭育人基本责任,引导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观、人才观,从小培养孩子的诚信意识、劳动习惯、生存技能、社交礼仪。改善社会育人环境。引导企事业单位和社区关心员工(社区居民)子女教育。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营造良好育人环境。加强“中国梦”宣传教育,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加强励志教育,鼓励学生奋发有为。鼓励个性化成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强化实践育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建设一支专兼职德育骨干队伍,完善班主任培养机制,提高班主任专业化水平。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加强学生安全教育。

    2.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建立全市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监测问责制度,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把减负落实到中小学教育全过程,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3.加强学生身心健康教育。加强体育。推进校园阳光体育运动,确保中小学生每天校内锻炼一小时;大力推动校园足球的普及,重点建设一批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新建、修建一批学校体育运动场馆,基本满足学校开展体育教学及开展校园足球等活动需要;不断完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机制,指导学生科学增加营养,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卫生健康习惯。加强美育。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重点解决基础教育阶段美育存在的突出问题,重点关注农村地区美育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学活动条件的改善;各级各类学校配齐学科教师,开足规定的音乐美术课程,保证学生掌握基本艺术知识和具备必要审美能力;着力解决学校艺术教学和活动场所严重不足的问题,力争每县(市、区)中小学校中至少有一所学校建有适合开展大型艺术演出活动的多功能、综合性礼堂;继续推进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办好校园艺术节,丰富文化艺术活动,增强学生美感体验,提高欣赏美创造美能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加强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实现乡镇中心校以上学校心理辅导室全覆盖,切实发挥心理辅导室在预防和解决学生心理行为问题中的重要作用;建设一批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建立和完善各级各类学校心理教师配备标准和准入条件,实行教师持证上岗制度;建立和规范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制度。

    4.加强教学质量监测。加强教学质量过程监控,强化质量调研制度,建立学校质量评估档案,基本实现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机制。积极完善教学质量激励机制,健全贯穿小学、初中、高中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和监控机制以及教育教学评价体系。

    5.强化教育科研。加强教育科学研究。加强市、县教研机构和队伍建设,强化教育科学研究为一线教学指导与服务意识,切实提高教育科学研究水平。加强学校学科教研组、备课组、青年教师研究团体的建设,完善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提升校本研修能力。总结推广有效教育“玉州模式”、新课程问题教学法等适应新课程实施的教学模式、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加强教育科研规划,围绕我市教育发展进程中的突出问题和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研制教育科研规划课题指南。引导学校和教师结合教学实际确立研究课题。组织全市力量在重大课题研究上取得突破。鼓励各学校与大学、科研院所和企业合作开展教育科研活动。

    (二)坚持创新发展,着力增强教育发展活力

    1.创新政府治理教育机制。建立“市域统筹、城乡一体”的教育改革发展机制。以服务玉林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导向,研究制定各级各类学校发展规划,统筹协调教育改革发展。加强教育改革发展咨询工作。建立健全以校方责任险为核心的风险防范体系。以建立权力清单为基础,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构建“政府管教育、学校办教育、社会评教育”的管办评分离新格局,改进教育管理方式,加快政府管理教育职能转变和简政放权,减少行政审批事项,更多运用法规、规划、标准、政策、公共财政、信息技术等手段引导和支持学校发展、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提高学校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监督、自我约束能力。推进教育领域的经费预算、公共资源配置、入学规则与招生政策、重大事项批准与实施、重要改革事项等方面信息公开。鼓励通过旧校区土地置换等方式,盘活学校资源,筹集发展资金。建立健全教育用地保障机制。完善捐资、出资办学优惠政策。加强督学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督学、督政、督测三位一体的教育督导体系,坚持督学与督政并重、督导与指导并重。

    2.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落实学校依法自主办学地位。推进各县(市、区)各有关部门依据政策法规,逐步扩大中小学在人事管理、财务管理、国有资产管理等方面的自主权。加快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支持各级各类学校加快推进学校章程建设。依据法律和章程,制定和完善教学、科研、人事、财务、学生管理、后勤等方面自主管理的制度规范。健全各级各类学校开放办学机制和信息公开制度。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完善校内民主管理和监督机制。坚持和完善普通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校长负责制,建立健全中小学校务委员会制度。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学生代表大会制度。加强中小学家长委员会建设。支持专业机构和社会组织规范开展教育评价。重视学生会等学生组织在教育评价中的作用。

    3.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推进学前教育保教改革,提升保教质量,防止和纠正“小学化”倾向。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开齐开足国家规定课程。鼓励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改革,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实践动手和科学探究能力。推进教育装备现代化,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开展创新实验室建设,促进实验教学和校本课程的开发。逐步推行学区化办学、集团化办学、联盟化办学,发挥优质学校对薄弱学校、城区学校对农村学校的带动和辐射作用,推进义务教育学区内课程教学和师资等优质资源共享。建立体现素质教育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科学多元的义务教育质量评价制度。深入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普通高中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促进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优质化发展。

    4.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完善基础教育入学制度。完善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升学办法,加快实现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探索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对口招生。改进和完善符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要求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高中招生考试制度,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实现随迁子女入学与户籍制度改革的有机衔接,进一步落实和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就学和升学考试政策。

    5.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全面推进国家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建设。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充分发挥玉林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按照构建体现素质教育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科学多元的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制度的改革目标要求,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框架、评价标准和相关配套政策,研制开发评价工具,建立健全保障机制和工作机制,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经验,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6.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一是加快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顺应互联网+的发展潮流,加快推进“宽带网络校校通”,基本实现各级各类学校宽带网络全面覆盖,具备条件的教学点实现宽带网络接入。提升出口带宽,加强无线校园建设。各级各类学校普遍具备网络教学环境和备课环境。全面推进“优质资源班班通”,基本建成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为学习者提供方便快捷的资源服务。试点推进“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基本实现网络学习空间在各级各类学校的普及应用。在对接国家、自治区平台的基础上,建设玉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基本建成具有玉林特色的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和信息化支撑服务体系。二是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与应用。建设玉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探索建立企业竞争提供、政府评估准入、学校自主选择的资源开发应用机制。构建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新模式,推进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建设,推广“一校带多校”的教学和教研组织模式。建设覆盖各级各类教育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库,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深入组织“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建立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的激励机制,推动形成信息化教学新常态。开展市、县、校信息技术能力专项培训,逐步提高教师应用优质数字资源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推进学籍管理等教育系统应用,将学生、教师、学校资产等基本信息全部纳入信息系统管理。三是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建设高效优质的网络教学环境,探索基于信息技术的慕课、微课等多样化教学方式,逐步建立信息化教育教学新模式。深入实施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提高教师的信息化应用能力和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管理能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日常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养成数字化学习习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四是推进教育管理信息化进程。建成玉林教育数据中心。逐步构建与国家、自治区教育平台互联互通的玉林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完善集成、交互、共享的、适应我市教育管理需要的管理信息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提升教育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积极探索教育管理信息化的创新应用。五是推进各级教育机构的信息化运行维护和技术服务机构建设。建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的信息技术专业服务队伍,逐步形成市、县、校三级运行维护系统。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要将信息技术设备购置、运行与维护、教学软件购买及应用等经费列入公用经费适用范围。

    专栏1 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

    宽带网络校校通工程:基本实现各级各类学校宽带网络全覆盖,各级各类学校普遍具备网络教学环境和备课环境,师生教学信息化终端基本满足教学需要。

        玉林市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建设学生、教师、学校资产及办学条件三大基础数据库,建设各类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教育决策支持系统和专项业务管理系统。

        玉林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建设覆盖各级各类教育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库,基本建成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为学习者提供方便快捷的资源服务。

    (三)坚持协调发展,着力优化教育结构

    以实施玉林市学校建设提升工程为契机,加快推进教育项目建设,着力优化教育结构。未来5年,市城区要新建成公办学校(含中小学、幼儿园和中职学校,下同)35所,其中:市直9所、玉州区10所,玉东新区8所,福绵区8;北流市新建20所;博白县新建21所;陆川县新建10所;容县新建9所;兴业县新建6所,进一步完善公办学校规划布局,大幅增加学位。

    1.普及学前三年教育

    实施全市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推动学前教育多元化办学,初步建成“广覆盖、保基本、多形式、有质量”的城乡学前教育体系。

    1)优化规划布局。以各县(市、区)为单位,统筹考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新型城镇化进程、人口流动趋势、生育政策调整和教育精准扶贫等因素,原则上按照城镇服务人口1万人、农村服务人口30006000人设置1所幼儿园的原则,合理规划城乡公办幼儿园、多元普惠幼儿园布局。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重点在县城以上城区和城市开发区、保障性住房小区、人口密集区、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乡镇以及农村新型社区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继续因地制宜加强乡村公办园建设,重点支持442个贫困村幼儿园建设;支持居住分散的村、屯建设学前教育巡回支教点。

    2)扩大学前教育资源。以玉林市学校建设提升工程为抓手推进学前教育项目建设,支持新建市级城区公办幼儿园6所,推进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和城市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建设,加强农村幼儿园建设(乡镇和大村独立建园,小村设分园或幼儿看护点、巡回支教点),重点新建乡镇中心公办幼儿园26所,实现乡镇中心公办幼儿园“全覆盖”。

    3)完善多元办园体制。积极探索国有民办、民办公助、股份制、联合办学、集团化办学等办园模式,支持玉林市幼儿园开展集团化办学。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办园。建立健全学前教育监管机制。建立健全学前教育成本分担和投入保障机制。

    4)大力发展普惠性幼儿园。制定普惠性民办园认定管理办法,完善普惠性幼儿园奖补等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办园,重点增加城区和城乡结合部普惠幼儿园数量。逐年提高普惠性幼儿园占比,将普惠性幼儿园占比作为各地建设公益普惠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网络的考核指标。通过提供合理用地、减免租金等方式,支持农村普惠性民办园建设。通过派驻公办教师、纳入巡回支教范围、支持教师培训、开展教研指导等方式,提升办园水平和保教质量。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措施,对收费合理、管理规范的普惠性民办园进行扶持,提高普惠性民办园保障能力。

    5)提高学前教育保教质量。贯彻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通过建立健全教育督导检查等相关制度,形成长效机制,督促全市各级各类幼儿园规范办园行为,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

    2.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专栏2  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及后续计划

    继续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制定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解决玉林市学前教育存在的资源短缺、教师数量不足、保障机制不完善、保教质量不高等问题。坚持公办民办并举,创新学前教育发展体制机制,进一步扩大和优化学前教育资源。2020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0%

     

     

     

     

     

    深入开展玉林市学校建设提升工程,着力破解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差、发展难,城镇学校班额大、入学难等突出问题,加快缩小县域差距、城乡差距、校际差距,努力使每一所学校都达到自治区办学标准。

    1)优化义务教育学校布局。适应工业化、城镇化要求,按照有利于学生就近入学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原则,进一步优化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布局。重点建设农村乡镇寄宿制学校,实现乡镇全覆盖。落实城市新区开发或旧城区改造配套新建、改扩建学校政策,并与居民区同步规划、建设。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学校撤并程序,科学推进学校撤并和资源整合,办好必要的教学点,切实保障义务教育学生就近上学。

    2)加快学校标准化建设。按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要求,继续实施“全面改薄”计划,实施消除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大通铺”攻坚计划,新建小学35所,新建初中18所,新建校舍107.8万平方米,基本消除城镇“超大班额”和农村寄宿制学校“大通铺”。以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为抓手,大力推进标准化建设,努力使学校教室、桌椅、图书、实验仪器、运动场、音体等教学设施满足基本教学需要,学校宿舍、床位、厕所、食堂、饮水、洗浴等生活设施满足基本生活需要,实现每一所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到2020年全市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2016年,玉州区(包括玉东)、容县实现基本均衡;2017年,陆川县、兴业县实现基本均衡;2018年,福绵区、博白县实现基本均衡。全面改善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和基本生活条件。

    3)全面推进学区制管理改革。制定全市推进学区制管理改革实施办法,促进各县(市、区)全面推进学区制管理改革,坚持“改革创新、全面推进、城乡一体、资源共享、优质引领、提升质量”原则,通过改革学校管理体制、教育资源调配机制和教育教学管理方式方法等,实现学区内教育资源、师资配置、教学管理、教学研究、学校招生、质量评价的“六统一”,建构县域、城乡、校际之间深度合作,促进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融合发展,提升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水平。

    4)规范办学行为。加强学校常规管理,加大控辍保学工作力度,确保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标。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开齐开足国家规定课程,不设重点班,破解择校难题。标本兼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专栏3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程

        优化义务教育学校布局,继续实施“全面改薄”工程,改善基本办学条件,开展“大班额”“大通铺”攻坚,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以玉林市学校建设提升工程为抓手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建设项目建设,市级城区新建(迁)小学16所;新建(迁)初中7所,进一步解决市级城区中小学校“大班额”、“入学难”的问题。办好必要的教学点。加强学校常规管理,切实抓好控辍保学,建立义务教育学校结对帮扶体系,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学区制管理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义务教育质量。2020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全部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3.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1)提升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实施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攻坚计划和高中阶段教育突破发展工程,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总体保持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完善义务教育与高中阶段教育联动发展机制。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改善高中阶段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提高高中阶段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建立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督导验收和检查制度,完善提升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的长效机制。

    2)扩大并优化普通高中教育资源。优化普通高中学校布局,坚持适度规模办学,逐步减少班额,提高办学效益。到2020年,班额控制在55人以下。以玉林市学校建设提升工程为抓手,推进普通高中基础能力项目建设,新建玉林市第一中学新校区等8个学校,按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的标准迁建福绵高中、玉林市第十中学,加快建成玉林师院附中新校区,改扩建普通高中学校30所,消除城镇普通高中“超大班额”;加快陆川实验中学、北流市第二中学、容县中学等学校创建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的步伐,支持北流市实验中学、北流市第二中学、北流市第九中学、容县中学、陆川县实验中学创建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积极扩充优质高中教育资源,到2020年全市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达15所以上。完善普通高中设施设备,支持普通高中按高中课改要求建成“一校一室”通用技术实验室。

    3)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优质化发展。推进普通高中办学体制改革,实施优质普通高中扩大发展工程,支持名校办分校、社会办高中、名校探索集团化办学模式,引导高中学校联合办学。支持玉林高中、玉林市第一中学、玉林实验中学开展集团化办学,支持玉林师范学院创办高中。规范发展民办普通高中。支持中职学校和乡镇普通高中开展普职融通教育,实现办学多样化,拓宽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渠道。加快建设特色普通高中,推动每一所普通高中办出特色。建立优质高中帮扶薄弱高中制度,充分发挥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的示范带动作用,采取多种帮扶形式促进薄弱高中提升办学水平,推动普通高中优质发展。

    4)持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健全完善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长效机制,大力加强教育质量评估与监管,切实把工作的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努力促进教育质量持续提升。

    专栏4  普通高中办学水平提升计划

        实施高中阶段教育突破发展工程,新建8所、改扩建30所普通高中,实现普通高中标准化办学。实现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深入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教学改革,开展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改革。2020年,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0%

     

     

     

     

     

     

    4.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努力构建与产业发展相匹配、与扶贫富民相适应、中职高职衔接、职教普教融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打造北部湾经济区、西江经济带职业教育基地。

    1)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扩大办学规模,扩大职业教育优质资源,重点建设8所示范特色中等职业学校、20个职业教育示范性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   

    2)加快玉林职业教育园区规划建设。计划筹措资金约33亿元,用地4800多亩,建设校舍160多万平方米,规划建设玉林职业技术学院,迁建玉林市机电工程学校、玉林市财经学校、玉林市一职中、玉林技师学院等职校到职教园区,并引进民办职校进驻职教园区,加快广西医科大学玉林校区(市卫校)的建设步伐,建成能容纳在校学生6万多人的职教园区,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完成全部项目建设。

    3)巩固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进一步整合资源,深化职业教育集团改革,支持玉林市一职中开展集团化办学,优化职业学校布局和专业设置。改革办学模式,鼓励县级中等职业学校与高等职业院校贯通办学、与城市职业学校联合办学、与企业合作办学、与普通高中融通办学、与初中合作开展职业教育渗透。支持各县(市、区)建设1所县级新型中等专业学校。完善招生制度,持续扩大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促进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比例大体相当。

    4)全面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加强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教育,突出诚信、敬业、乐业教育。以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为核心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使学生掌握实用的知识,具备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实行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模式,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

    5)构建面向全体劳动者的终身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强化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在终身教育和促进就业创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大力推进劳动者就业技能、在岗职工岗位技能、助推微型企业创业、扶贫开发技能等各种职业培训。

    6)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加快广西医科大学玉林校区、玉柴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的建设步伐,规划建设玉林职业技术学院。

    专栏5  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工程

    示范特色学校建设:重点建设示范特色中等职业学校8所。

    “特色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建设中等职业学校“特色专业+实训基地”20个。

    职业教育园区建设:在玉林市高新区新建职教园区,将玉林市机电工程学校、玉林市财经学校、玉林市一职中、玉林技师学院等职校迁建到职教园区。

    5.努力发展高等教育

    充分发挥高等教育资源的聚集效应,增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能力,有效促进高校与城市和产业结构的互动。优化高等教育层次结构,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稳步扩大本科教育规模,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支持玉林师范学院创建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加快广西医科大学玉林校区、玉柴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院校的建设步伐,支持筹建玉林农学院,规划建设玉林职业技术学院。  

    6.重视发展特殊教育

    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发展,逐步建立从学前至高中阶段的特殊教育体系,切实保障户籍伤残青少年儿童的受教育权益。深入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继续提高特教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按照“一人一案”原则,采取随班就读、进特教学校和送教上门等形式,使三类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提高到85%以上。新建玉林市第二特殊教育学校,加强各县(市、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支持博白县特殊教育学校、容县特殊教育学校、陆川县特殊教育学校创建自治区示范性特殊教育学校。

    7.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

    建立民办学校分类管理制度,进一步理顺政府与学校关系,落实非营利性、营利性民办学校差别化扶持政策。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通过独资、合资、股份、托管等多种方式办学。支持探索混合所有制办学。积极引进优质民办学校落户玉林。加强民办学校规范管理。以民办学校章程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完善民办学校法人治理结构,健全民办学校收费、资产管理和财务会计制度。健全民办学校教师保障机制。建立民办学校教师人才档案,实行资格准入制审核。

    8.加快发展继续教育

    完善继续教育体系。推进继续教育综合改革,建立职前和职后教育相互融合、学历和非学历教育同步发展、灵活开放的继续教育制度。构建普通高等学校继续教育、远程继续教育、高等自学考试、社区教育等不同的继续教育类型协调发展的继续教育体系,形成人人皆学、时时可学、处处能学的氛围,满足社会成员多样化的学习需要。健全继续教育机制。鼓励学校及各类培训机构面向行业、企业、乡镇的职工、农民开展以职业技能、养殖种植为主的多种形式学历和非学历的继续教育。构建终身学习平台。加强覆盖城乡的数字化网络化远程教育学习平台建设、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和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建设,形成有支持的终身学习平台,为各类学习者创造良好的继续教育学习空间。加快建设一批服务继续教育的函授站点、非学历教育考试基地、农民工培训基地和社区教育指导站,为学习者提供方便、灵活、个性化的学习条件。广泛开展城乡社区教育。建设以县(市、区)社区教育中心为龙头、乡镇(街道)社区学校为骨干、村(居)社区学习点为基础的社区教育网络基地。加快发展老年教育,进一步完善老年教育设施和场所,为老年人提供便利的学习条件,满足老年人就地就近学习需要。创建社区家长学校,教育和引导家长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教子知识,加强自我约束,注重言传身教,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四)坚持共享发展,促进教育公平

    1.全力推进教育精准扶贫

    以实施教育扶贫富民计划为重点,主动适应经济社会需要,促进教育强民、技能富民、资助惠民,提高教育扶贫富民能力。结合扶贫开发工作需要,充分发挥职业教育技能培养和促进就业的功能优势,以充分就业、优质就业促进扶贫富农。对进城务工人员、城乡农民、新增劳动力、退役军人、残障人士、扶贫开发对象、库区移民、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等特定人群逐步实行免费职业教育或培训,通过发展职业教育促进民生改善。优化扶贫开发和职业教育资源,重点建好一批职业教育扶贫人才培养培训基地。整合教育培训扶贫和职业教育学生资助政策,加大对扶贫对象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的资助力度。培养造就新型农民队伍,为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农业持续健康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和提供保障。实现中等职业学生免学费全覆盖。实施贫困家庭子女“9+3”免费教育计划,在接受免费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享受三年免费中等职业教育,对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升入高等职业学校就读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给予补助,实现“一人上学、就业一人、致富一人”,提高扶贫工作的准确性、有效性和持续性,帮助更多的贫困家庭子女通过职业教育实现脱贫致富。落实和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年均资助学生40万人次。鼓励社会公益资金多种形式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2.完善资助政策体系全面落实从学前教育到高中教育各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做到全程覆盖、无缝衔接。积极争取扩大各级各类奖、助学金项目的覆盖范围,提高资助标准。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就学给予优先、重点资助。做好生源地助学贷款工作,在全市推广生源地助学贷款业务乡镇代办试点经验做法。加大资助政策宣传力度,确保各项资助政策深入人心。

    3.保障特殊群体平等接受教育。坚持以输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积极构建留守儿童健康发展的教育和监护体系,营造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环境。新建玉林市第二特殊幼儿园并加强各县(市、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支持博白县特殊教育学校、容县特殊教育学校、陆川县特殊教育学校创建自治区示范性特殊教育学校。

    (五)坚持提质增量,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

    1.加强师德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师德教育活动,引导教师严守“师德红线”,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加强师德宣传,大力弘扬优秀教师先进事迹,树立一批师德典型。构建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制订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办法。强化教师教学管理,督促教师落实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等教学常规工作。完善重师德、重能力、重业绩、重贡献的教师考核评价标准,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

    2.健全教师培训制度。深化教师培训改革。依托“国培计划”和“区培计划”,大力开展教师全员培训。加强教师培训体系建设,构建分级负责、权责清晰、有效衔接的国家、自治区、市、县、校五级教师培训体系。深化教师培训模式改革,采取特级教师工作坊、名师工作室、双师教学、送教下乡、混合式研修等多种方式,进一步提高教师培训的有效性。深化县级教师培训机构改革,支持各县(市、区)建设好一个教师培训机构。加强培训机构基础能力建设。丰富和优化培训内容,完善科学规范的培训制度,组建结构合理的培训队伍,推动教师培训向内涵式发展,全面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

    3.提高教师地位待遇。强化教师工资保障机制。依法依规落实教师工资待遇政策,保障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分类指导各级各类学校绩效工资政策实施工作。健全教师社会保障制度。按照事业单位改革的总体部署,推进教师养老保障制度改革,按规定落实和完善教师医疗、养老和住房公积金等社会保障政策。全面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计划,依据学校艰苦边远程度实行差别化的补助标准。多渠道解决教师住房困难问题,加快建设农村边远艰苦地区学校教师周转宿舍。

    4.加强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实施骨干校长青秀工程、城乡学校校长牵手工程和农村学校校长助力工程。开展中小学校长全员培训。启动实施校长轮岗交流计划。支持各地实施区外名校长引进工程。

    5.推进教师管理和激励机制创新。优化教师资源配置管理。统一城乡教职工编制标准,对村小学、教学点编制按照生师比和班师比相结合的方式核定。创新教师补充机制,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加大“特岗计划”、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定向培养计划实施力度。制订和完善交流轮岗和支教走教政策。建立县域内义务教育骨干教师定期交流机制。加快推进教师职称与评价制度改革,职称评聘向乡村学校教师倾斜。落实教师管理责任,建立和完善政府主导,教育、人社、财政、编制等部门密切配合的教师管理机制,推进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县管校聘”管理改革,落实教育行政部门在中小学校长、教师招聘、选拔、培训、考核等方面的管理职责。完善符合教师职业特点的教师公开招聘制度。完善教师激励机制,完善各级各类学校教师绩效工资分类指导制度。建立完善教师表彰激励制度,定期开展教学名师、骨干教师等奖项的评选;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表彰奖励长期坚守教学岗位的乡村教师。推进教师资格考试制度改革。

     

    专栏6  教师队伍提质增量工程

    教师培训“名师工程”:与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合作,共同实施“玉林名师”培训工程,培养造就一批学科带头人和高端教育人才。组建20个名师工作坊,扩大玉州区“毓秀班”、北流市“青秀班”等教师培训平台的作用。

    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加大乡村教师生活补助计划和城镇教师支援农村的支教走教计划实施力度,教师编制、招聘、岗位设置、职称评聘等政策向乡村教师倾斜。落实乡村教师荣誉制度,吸引优秀人才到乡村学校长期从教、终身从教,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甘于奉献、扎根农村的乡村教师队伍。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和改进党对教育事业的领导

    按照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全面提高教育系统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加强和改进党对教育事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改进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不断提高办学治校水平。加强中小学和民办学校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加强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完善体现教育系统特点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加强和改进学校党的群团工作,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凝聚广大师生群众推进教育事业发展合力,切实维护教育系统的安全和谐稳定。

    (二)全面加强依法治教

    推进依法行政。依法履行教育行政管理职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形成政事分开、权责明确、统筹协调、规范有序的教育管理体制。完善民主科学决策机制。推进教育领域信息公开。加强教育行政执法工作。深化依法治校。积极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加快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的新型关系,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加快推进学校章程建设,进一步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全面实现学校依据章程自主办学。完善师生权益保护机制。建立法律服务和支持体系。

    (三)依法保证教育经费稳定增长

    积极争取中央、自治区资金支持。进一步加大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投入力度。各级财政要严格依法保障教育经费稳定增长,并按自治区要求落实应承担的教育项目配套资金。设立教育发展专项资金。市本级、各县(市、区)都要设立教育发展专项资金,并用于支持本级教育项目建设和其他教育事业发展薄弱环节。多渠道筹措教育建设经费。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从土地出让收益中计提的教育资金等教育专项资金应全部用于支持教育项目建设。鼓励社会各界按照规定进行捐资助学支持教育项目建设,对符合《玉林市鼓励社会力量捐资助学暂行办法》规定条件的,可进行冠名或由市政府进行表彰。加强教育项目经费管理,提高经费使用绩效。加大项目资金统筹力度,全面开展教育项目资金绩效评价。科学编制部门预算,强化教育项目中期财政规划编制。研究制定各类教育项目资金管理办法。整合和盘活项目资金,加快预算执行效率,健全教育经费监管,推进教育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四)完善督导制度和监督问责机制

    要进一步创新和完善教育督导管理体制,建立健全教育督导责任区制度,加强专职督导队伍建设,逐步建立和完善教育督导结果公告制度、约谈制度、奖惩制度、问题处理与反馈制度、限期整改制度。强化“督政”和“督学”职能,坚持监督和指导相结合、监测和评价、定期和随机督查相结合,深入开展对县级政府和教育部门综合性教育工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素质教育等方面的督导评估,开展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督导检查。加强对县(市、区)政府落实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情况的督导。把教育督导结果作为考核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教育改革发展绩效考评机制,纳入政府工作绩效考评体系,重点对各县(市、区)、各相关部门落实三个优先、三个法定增长、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学率等主要指标和任务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各级党委、政府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